
目錄
如何舉報 Facebook 假帳號或冒充他人帳號?終極指南
在當今數位時代,Facebook 已成為人們社交、分享生活的重要平台,然而 「假帳號」與「冒充帳號」 的問題也日益猖獗。這些惡意帳號不僅侵害個人隱私與名譽,更可能被用於詐騙、散佈謠言等犯罪行為。本終極指南將提供完整策略,帶您一步步識別、舉報並有效打擊這類帳號,捍衛自身與親友的數位安全。
第一部分:深度認識 Facebook 假帳號與冒充帳號
1. 假帳號 (Fake Accounts) 的常見特徵
頭像異常: 使用網路盜圖、名人照片、模糊不清或空白圖片。
資訊空洞: 個人檔案資訊極少、不合理(如年紀顯示 120 歲)、自相矛盾(如居住地與就讀學校地理位置不符)。
活動詭異: 貼文極少或內容空洞(僅分享連結、圖片)、大量主動加陌生人好友、短時間內在大量公開社團或粉絲專頁發佈垃圾訊息。
交友圈可疑: 好友名單多為陌生人、明顯來自不同國家/地區、或帳號本身好友極少。
名稱異常: 包含過多數字、奇怪符號、模仿知名品牌或人士名稱但略有差異。
創建時間短: 帳號年齡很新,卻有大量活動。
2. 冒充帳號 (Impersonating Accounts) 的典型手法
名稱與頭像克隆: 完全複製被冒充者的姓名(或極相似變體)及個人頭像照片。
竊取個人資訊: 盜用被冒充者的生活照、工作經歷、教育背景等填寫於個人檔案中,增加可信度。
主動接觸親友: 向被冒充者的真實好友發送交友邀請或訊息。
詐騙行為: 常見手法包括:
假冒本人向親友「借錢」(常以緊急狀況為由)。
傳送惡意連結(如假冒的抽獎活動、裸聊詐騙連結)。
「愛情騙局」(Romance Scams):建立情感連結後騙取金錢。
散佈不實謠言,損害被冒充者名譽。
進行網路釣魚 (Phishing),騙取登入資訊或個資。
難以分辨: 比純假帳號更具欺騙性,親友可能一時不察而上當。
3. 假帳號與冒充帳號的嚴重危害
個人層面: 名譽受損、情感傷害、財務損失、隱私外洩、遭受網路霸凌。
社群層面: 散佈假訊息、製造對立、污染社群討論品質、成為犯罪溫床。
企業層面: 品牌形象受損、顧客遭詐騙、粉絲專頁或商務帳號被仿冒。
第二部分:舉報 Facebook 假/冒充帳號的終極步驟指南
步驟 1:確認問題帳號與蒐集證據
仔細檢視帳號: 查看其個人檔案、時間軸、照片/相簿、好友名單、加入的社團及按讚的粉絲專頁。尋找上述假帳或冒充帳號的特徵。
關鍵證據截圖:
冒充帳號:
該帳號的個人檔案完整頁面(清楚顯示名稱、頭像、封面照)。
該帳號與您(或您代表的人)真實個人檔案的對比截圖(證明名稱、頭像相同或極度相似)。
該帳號盜用您個人照片的相簿截圖(如有)。
該帳號主動聯繫您的親友的訊息截圖(需包含對方帳號名稱和可疑內容)。
任何試圖詐騙、騷擾或發佈損害您名譽內容的貼文/訊息截圖。
假帳號:
帳號個人檔案頁面(顯示可疑資訊)。
大量發送垃圾訊息或交友邀請的畫面。
在社團/粉絲專頁大量張貼垃圾內容的畫面。
紀錄相關連結: 複製該問題帳號的 Facebook 個人檔案網址 (URL)。
步驟 2:透過 Facebook 正式管道舉報
方法一:直接在問題帳號的個人檔案上舉報 (最常用)
前往該假帳號/冒充帳號的個人檔案頁面。
點擊個人檔案封面照片下方的 「…」 (更多) 按鈕。
選擇 「檢舉」(Report)。
選擇檢舉原因:
冒充帳號: 選擇 「冒充別人」 或 「冒充我或我認識的人」 > 接著選擇 「冒充我」 或 「冒充我認識的人」。若選擇後者,系統可能要求您輸入被冒充者的真實個人檔案連結或姓名。務必提供您(或被冒充者)的真實個人檔案連結。
假帳號: 選擇 「假帳號」。
提交補充資訊(極其重要!):
Facebook 會引導您填寫表單。
詳細說明問題: 清晰描述該帳號如何冒充或為何是假帳號(例如:「此帳號完全複製我的姓名和頭像,並向我的朋友發送借錢訊息」、「此帳號使用明顯盜來的名人圖片,無真實個人資訊,且大量在社團張貼詐騙連結」)。
上傳證據: 務必將步驟 1 準備好的所有相關截圖上傳到表單中。 證據越充分,舉報成功率越高。
提供該問題帳號的個人檔案連結。
確認提交。您會收到 Facebook 發送的確認電子郵件,告知已收到檢舉。
方法二:在冒充貼文或內容上舉報
找到該冒充帳號發佈的具體侵權貼文、照片或留言。
點擊該內容右上角的 「…」。
選擇 「檢舉貼文」 (Report post) 或 「檢舉照片」 等選項。
選擇 「冒充他人」。
後續步驟與方法一類似,需選擇冒充對象(自己或認識的人)並提供真實個人檔案連結及說明。
方法三:透過 Facebook 檢舉表單 (針對冒充)
專門用於冒充檢舉的網址:
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help/contact/169486816475808
(需登入帳號)此表單設計更針對冒充問題,流程類似,同樣要求提供:
您的真實個人檔案連結。
冒充帳號的個人檔案連結。
詳細說明。
上傳強力證據截圖。
步驟 3:關鍵操作 – 提高舉報成功率的 10 個核心策略
證據至上: 截圖是成敗關鍵!確保截圖清晰、資訊完整(包含帳號名稱、頭像、可疑內容、對話日期等)。缺少證據是舉報失敗的主因。
精準分類: 嚴格區分「假帳號」與「冒充帳號」,選擇最正確的檢舉理由。兩者處理流程可能不同。
提供真實連結: 舉報冒充時,務必提供您自己(或被冒充者)經過驗證的真實 Facebook 個人檔案連結。這是 Facebook 核實身份的最重要依據。
描述具體清晰: 在說明欄中,簡潔有力地陳述問題。例如:「此帳號 [冒充帳號連結] 於 [日期] 使用我的照片 [附截圖編號] 和姓名,向我母親 [附訊息截圖] 謊稱我急需用錢要求匯款,這是詐騙行為。」
親友協同舉報: 若為冒充帳號,請通知您的親朋好友:
不要接受該冒充帳號的好友邀請。
立即檢舉該冒充帳號(同樣選擇「冒充我認識的人」並提供您的真實個人檔案連結)。多人同時檢舉能顯著提高該帳號被判定違規的權重。
善用「封鎖」功能: 在舉報後,立即封鎖該假帳號/冒充帳號。這能防止對方持續騷擾您或查看您的公開資訊(但封鎖不影響 Facebook 的審核流程)。
檢視公開資訊: 檢查您自己的隱私設定,限制陌生人可看到的個人資訊(如朋友名單、聯絡方式、出生日期、居住地等),減少被冒充者利用的素材。
耐心追蹤: Facebook 處理檢舉需要時間(可能數天到數週)。定期檢查您的「支援收件匣」(
facebook.com/support
) 查看檢舉狀態更新。不要重複提交相同檢舉,除非收到新證據。考慮進階驗證: 若您有被高度冒充的風險(如公眾人物、商家負責人),可研究 Facebook 的「藍勾勾」驗證機制(Meta Verified),雖需付費,但能提升帳號真實性和支援優先級。
法律諮詢準備: 若冒充行為導致嚴重財務損失、名譽毀損或涉及恐嚇,在進行 Facebook 檢舉的同時,應保留所有證據並諮詢律師,評估採取法律行動(如報警、寄發存證信函、提起民事告訴)的可能性。
步驟 4:處理舉報結果與後續行動
成功移除: 您會收到 Facebook 通知。該帳號將無法再被搜尋或訪問。務必再次提醒親友該帳號已被移除,避免後續混淆。
舉報未通過:
檢視原因: Facebook 通常會給簡短理由(如「未違反社群守則」)。思考是否證據不足、描述不清或分類錯誤。
補充證據再舉報: 若握有新證據(如該帳號新的詐騙訊息),可嘗試再次舉報,並在說明中強調補充了關鍵新證據。
尋求社群力量(謹慎): 在可信賴的私人社團或群組(非公開貼文以免打草驚蛇)提醒朋友注意此帳號,請他們協助檢舉(強調提供真實連結和證據)。
考慮法律途徑: 若情節嚴重且 Facebook 管道無效,諮詢律師是必要步驟。
第三部分:5 大真實成功案例分析
案例 1:小琳擊退借錢騙局(台灣)
情境: 小琳的母親收到「小琳」FB 帳號訊息,稱手機壞了急需 3 萬元買新機,要求匯款至陌生帳戶。
行動:
母親警覺,先打電話向小琳本人確認,戳破騙局。
小琳立即檢視,發現有頭像和姓名與她極相似的冒充帳號。
小琳蒐證: 截圖冒充帳號檔案、與母親的詐騙對話記錄。
精準舉報: 透過冒充專用表單,提交自己真實帳號連結、冒充帳號連結、詳細描述詐騙過程、上傳對話及檔案對比截圖。
親友協力: 小琳在家族群組公告,附上冒充帳號連結,請親友「檢舉此帳號冒充小琳(附小琳真實連結)」並封鎖。
結果: 48 小時內,該冒充帳號被 Facebook 移除。成功阻止財損及後續詐騙。
案例 2:品牌電商的反擊(香港)
情境: 「潮物坊」粉絲發現有「潮物坊-客服」帳號主動私訊,稱訂單有問題需點擊連結重新付款,企圖釣魚盜取信用卡資訊。
行動:
粉絲向「潮物坊」官方粉絲頁舉報。
潮物坊團隊蒐證:
冒充客服帳號的個人檔案截圖(名稱、頭像盜用官方 Logo)。
粉絲提供的詐騙私訊截圖。
官方聲明其唯一客服管道為粉專內建訊息或官網客服系統。
多重舉報:
以品牌身份透過檢舉管道舉報該假帳號(選擇「假帳號」並說明其詐騙行為)。
在官方粉絲頁發佈「防詐騙公告」,公開冒充帳號資訊,請消費者檢舉並封鎖。
鼓勵收到訊息的消費者直接檢舉該私訊內容(選擇「冒充他人」或「詐騙」)。
加強宣導: 在官網、粉專置頂、出貨單張加入客服管道說明與防詐提醒。
結果: 假客服帳號一週內下架,粉絲頁公告獲得大量分享,提高消費者警覺,後續類似詐騙大幅減少。
案例 3:教師對抗毀謗帳號(新加坡)
情境: 王老師發現有帳號使用其姓名和從學校網站下載的工作照,在地方社團發文誣指他行為不當,引發議論。
行動:
王老師冷靜蒐證:
冒充帳號檔案頁截圖。
所有毀謗貼文的完整截圖(包含發佈時間、社團名稱、留言)。
其本人真實帳號連結證明身份。
精準舉報:
在每則毀謗貼文上點擊「…」>「檢舉貼文」>「冒充他人」> 選擇「冒充我」> 提供真實個人連結和說明。
同時檢舉該冒充帳號的個人檔案(選擇「冒充別人」)。
提交法律文件(關鍵): 王老師諮詢律師後,準備了經律師見證的「身份聲明書」及「要求下架毀謗內容的律師函草稿」(未正式發出),將這些文件掃描作為補充證據上傳給 Facebook,強調內容的虛假性及對其職業的嚴重傷害。
通知校方與社團管理員: 通報學校,並請相關社團管理員協助刪除誹謗貼文(提供舉報證明)。
結果: 毀謗貼文在 24 小時內被移除。冒充帳號在 3 天後被 Facebook 停用。律師函的準備展現了採取法律行動的決心,加速了處理。
案例 4:跨國愛情詐騙粉碎記(馬來西亞受害者,冒充者假裝在英國)
情境: 阿明在 FB 認識自稱在英國工作的「莎拉」,相談甚歡後,「莎拉」以各種理由(簽證費、醫療費、機票被扣)要求阿明匯款超過 15 萬台幣,後失聯。
醒悟與行動:
阿明驚覺被騙,報警處理(提供匯款記錄、對話紀錄)。
警方協作蒐證: 警方調取更完整的網路紀錄。
FB 舉報重點:
提供所有詐騙對話的完整截圖(包含匯款要求)。
舉報該「莎拉」帳號為「假帳號」和「詐騙」。
註明已報案,提供報案案號(重要): 在檢舉說明中強調這是涉及重大財損的詐騙案,並提供警察局的報案編號。
向銀行通報: 嘗試凍結匯入的詐騙帳戶(若未超時)。
結果: 雖然款項追回困難,但該詐騙帳號因涉及刑案且證據明確,在阿明舉報並提供報案資訊後一週內被 Facebook 迅速移除。警方也將該帳號資訊列入追查。
案例 5:社團管理員聯手清除垃圾假帳號海(台灣大型社團)
情境: 「台北二手交易市集」社團遭數十個新創假帳號洗版,張貼假冒知名電商的 1 折詐騙連結。
行動:
管理員訂立規則: 公告嚴格禁止張貼未經許可的廣告連結,新成員發文需審核。
快速辨識與刪文: 管理員團隊依據假帳號特徵(新帳號、頭像怪異、只發廣告)即時刪除垃圾貼文並封鎖帳號於社團外。
批次舉報:
管理員記錄下每個假帳號的連結。
使用 Facebook 的檢舉功能,針對每個帳號分別進行「假帳號」檢舉,簡要說明其於社團內張貼詐騙連結的行為。
若短時間大量湧入,管理員可整理一份清單(含帳號連結和簡要事證),嘗試尋找更有效的管道(如商務套件支援,若有)。
社員教育: 發公告教導社員辨識假帳號與詐騙連結,鼓勵社員看到可疑貼文立即檢舉(使用社團內貼文檢舉功能)。
結果: 透過管理員團隊的快速反應和持續舉報,大部分垃圾假帳號在活動幾天後被 Facebook 系統偵測或經舉報後移除,社團垃圾貼文量顯著下降,社團秩序恢復。
第四部分:預防勝於治療 – 8 招強化帳號安全防護網
隱私設定大體檢:
朋友名單設為「只限本人」: 防止冒充者輕易複製你的社交圈。
貼文能見度: 預設設定為「朋友」或更嚴格。避免公開貼文洩露過多生活細節。
限制舊貼文: 使用「限制舊貼文」功能,將過去公開貼文批量設為僅朋友可見。
聯絡方式設嚴: 電子郵件、手機號碼設為「只限本人」。
生日保護: 至少隱藏年份,或完全隱藏生日。
禁止搜尋引擎連結: 在設定中關閉「允許搜尋引擎連結到你的個人檔案」。
啟用「雙重驗證」: 這是防止帳號被盜用的最重要措施!使用驗證器 App(如 Google Authenticator)或簡訊驗證碼登入。
提高密碼強度與唯一性:
使用至少 12 位元,包含大小寫字母、數字、符號的複雜密碼。
絕對不在不同網站使用相同密碼! 考慮使用密碼管理員。
定期更換密碼。
定期檢視登入活動與開啟登入警示:
在「設定與隱私」>「設定」>「密碼和帳號安全」>「登入位置」查看是否有可疑裝置或地點登入。
開啟「接收不明登入的警示」,若有人從陌生裝置登入你會收到通知。
審慎交友與互動:
對於不認識、資料可疑的好友邀請,一律「拒絕」或「忽略」。
警惕過於熱情、快速要求發展關係或談論金錢的陌生人。
不點擊不明連結,不隨意下載附件。
限制應用程式存取權限:
定期檢視「設定與隱私」>「設定」>「應用程式和網站」,移除不再使用或不信任的第三方應用程式存取權。這些 App 可能洩露你的朋友名單或貼文。
慎選個人檔案照片:
避免使用與其他重要帳號(如電子郵件、銀行)相同的頭像。
可考慮使用較難被盜用剪裁的照片(如包含明顯個人元素、邊框或浮水印)。對於高風險人士,使用獨特設計的頭像。
提高警覺與教育親友:
了解常見詐騙手法(假冒親友借錢、假投資、愛情詐騙、釣魚連結)。
與家人(尤其長輩)溝通: 教導他們 FB 詐騙的樣態,強調「任何透過 FB 訊息要求匯款,務必先透過其他已知管道(打電話)親自確認」的原則。
第五部分:當 Facebook 舉報失靈時 – 進階法律行動指南
當冒充行為造成嚴重後果(如重大財損、名譽嚴重受損、持續騷擾恐嚇),且 Facebook 舉報未獲妥善處理時,需考慮法律途徑:
完整保存證據:
所有冒充帳號的截圖、對話紀錄、轉帳證明(需有對方帳戶資訊)。
Facebook 舉報的記錄(提交確認畫面、任何來自 FB 的回應)。
損害證明(如因謠言被解雇的通知、精神科就醫記錄、親友收到恐嚇訊息的證明)。
報警處理:
攜帶證據前往警局: 明確指出涉嫌觸犯的法條(依所在地區):
台灣: 刑法第 309 條(公然侮辱)、第 310 條(誹謗)、第 339 條(詐欺)、第 305 條(恐嚇危害安全)、第 358-361 條(妨害電腦使用罪 – 如入侵設備、干擾、製作犯罪電腦程式)。個人資料保護法也可能適用。
香港: 《盜竊罪條例》第 16A 條(詐騙罪)、《刑事罪行條例》第 161 條(有犯罪或不誠實意圖而取用電腦)、《侵害人身罪條例》第 24 條(恐嚇罪)、《普通法》中的誹謗。
新加坡: 刑法典第 503 條(刑事恐嚇)、第 499 條(誹謗)、第 415 條(詐騙)、電腦濫用法 (Computer Misuse Act)。
馬來西亞: 刑法第 503 條(刑事恐嚇)、第 499 條(誹謗)、第 420 條(詐騙)、1997 年電腦犯罪法 (Computer Crimes Act 1997)。
取得報案證明(三聯單或備案編號): 這是後續法律行動的基礎。
委任律師:
尋求熟悉網路犯罪、名譽權、個資法的律師。
律師可協助:
分析案情,確認最有利的訴訟策略。
撰擬具法律效力的「存證信函」給行為人(若其身分可查明)或 Facebook(要求提供行為人資料或下架內容),此步驟常能有效促使對方停止行為或 FB 正視問題。
向法院聲請「證據保全」,要求 Facebook(需透過正式法律程序)保存與該冒充帳號相關的登入 IP、活動紀錄等關鍵資料(時效性極重要)。
代理提起民事訴訟:請求損害賠償(財損、精神慰撫金)、請求移除內容、刊登道歉啟事。
若涉及刑責,由檢察官提起公訴(被害人可提出「告訴」或「告發」)。
向主管機關投訴(依地區):
台灣: 可向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 (NCC) 或法務部調查局檢舉網路犯罪。
香港: 香港警務處網絡安全及科技罪案調查科。
新加坡: 新加坡警察部隊商業事務局 (CAD)。
馬來西亞: 皇家馬來西亞警察 (PDRM) 商業罪案調查部 (CCID)。
法律行動要點:
時效性: 刑事告訴、民事賠償請求權多有時效限制(通常數月到數年不等,依法條不同),發現受害應儘快諮詢律師。
跨境難題: 若行為人在國外,訴訟執行難度與成本極高。重點在於透過當地平台(Facebook)移除內容、阻止持續傷害,並在本地尋求救濟(如求償)。
成本考量: 法律程序耗時費力,需評估損害程度與成本效益。
第六部分:讀者常見疑難雜症 Q&A (20+ 精選問題)
Q:舉報後多久 Facebook 會處理?
A: 無標準時間!通常數天到數週。涉及詐騙或明顯冒充的檢舉若證據充足可能較快(幾天)。檢舉量、內容複雜度都會影響。請耐心等待並檢查「支援收件匣」。
Q:為什麼我舉報了好幾次都沒成功?
A: 最常見原因:
證據不足或不清: 缺關鍵截圖(如冒充對話)、連結未提供、說明太模糊。
分類錯誤: 把冒充帳號誤報為假帳號,或反之。
未提供真實個人連結: 舉報冒充時絕對需要。
Facebook 審核標準或 AI 判斷失誤。
解決: 強化證據品質、確認分類正確、補充新事證再試。
Q:對方只是取相似的名字,頭像不一樣,這樣算冒充嗎?能檢舉成功嗎?
A: 若該帳號意圖使人混淆(如名字極相似、鎖定你的交友圈互動、從事可疑行為),仍可嘗試檢舉「冒充別人」,提供你的真實連結並說明混淆情況和可疑行為。成功率取決於混淆程度和行為證據。純名字相似但無惡意行為較難成立。
Q:我被冒充者騷擾/恐嚇了,除了檢舉 FB,我還能做什麼?
A:
立即封鎖對方。
完整截圖存證(含騷擾訊息、對方帳號資訊)。
向 Facebook 檢舉該「特定騷擾訊息」內容(點選訊息旁的「…」>檢舉)。
情節嚴重者(威脅人身安全):立即報警! 提供所有證據給警方。
Q:發現有人冒充我的朋友,我可以怎麼幫他?
A:
立即通知你朋友本人確認。
蒐集冒充帳號的證據(檔案頁、可疑活動截圖)。
檢舉該帳號「冒充別人」>「冒充我認識的人」,務必提供你朋友的「真實個人檔案連結」!
將冒充帳號連結提供給你朋友,讓他本人也去檢舉(效果最佳)。
提醒共同朋友注意,不要接受該帳號好友邀請。
Q:假帳號被下架後,對方會不會換個名字/照片又來?
A: 有可能,尤其針對性的騷擾或詐騙者。
應對:
持續保持警惕。
強化自身隱私設定。
若再出現,重複舉報流程,並強調是同一行為者的持續騷擾(附上前次檢舉成功的通知截圖,若有的話)。
情節嚴重者考慮法律行動。
Q:Facebook 要我上傳身分證明文件,安全嗎?
A: Facebook 有時會要求上傳證件(如護照、身分證、駕照)來驗證你是被冒充的本尊。這是官方驗證流程之一。
注意:
只在 Facebook 官方檢舉流程中 要求上傳時才提供。
遮蔽不必要的資訊: 將證件上的敏感號碼(如身分證號全碼、護照號碼部分數字)用軟體遮蔽或貼紙遮住,只露出姓名、照片、出生日期(需與 FB 檔案大致相符)等必要資訊。
確認上傳連結是
facebook.com
開頭的安全網址。絕對不要透過 FB Messenger 將證件傳給陌生人或可疑帳號!
Q:冒充者盜用我的生活照怎麼辦?
A:
在該照片上檢舉: 點擊照片 >「…」>「檢舉照片」>「侵犯我的智慧財產權」或「冒充我」。需提供你的真實帳號連結。
使用 Facebook 版權申訴表單: 如果你是被盜照片的原創者,可透過官方版權管道申訴:
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help/contact/634636770043106
。這通常比一般檢舉更有效處理盜圖問題。同時檢舉該冒充帳號本身。
Q:我是商家,粉絲專頁被仿冒怎麼辦?
A:
檢舉冒充專頁: 前往該假粉專 >「…」>「檢舉專頁」>「冒充」>「冒充其他企業或組織」> 選擇你真正的粉絲專頁。
在真粉專發佈公告: 提醒顧客認明唯一官方專頁,提供假專頁連結請顧客檢舉。
商標保護: 若假粉專使用你的註冊商標,可考慮透過智慧財產權管道申訴。
Q:如何預防自己成為冒充受害者?
A: 詳見「第四部分:預防勝於治療」。重點:強化隱私設定、啟用雙重驗證、提高密碼強度、定期檢查登入活動、慎選好友與點擊連結、教育親友(尤其長輩)防詐意識。
結語:打造更安全的數位家園
面對 Facebook 假帳號與冒充帳號的威脅,「迅速行動、完整蒐證、正確舉報、尋求支援」 是應對的黃金四原則。本指南提供詳細策略與真實案例,旨在賦予您對抗這類數位侵害的完整知識與工具。記住,保護自身數位身份是持續的過程,定期檢視隱私設定、保持警覺並教育身邊的人,才能共同營造更值得信賴的網路環境。
當您按下「檢舉」按鈕的那一刻,不僅是捍衛自身權益,更是為創造更安全的社群網路貢獻一份關鍵力量。您的行動,至關重要。
附錄:
Facebook 社群守則官方連結 (
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communitystandards/
)Facebook 協助中心:安全與檢舉相關文章 (
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help/
)(依地區) 網路犯罪檢舉管道官方連結(如台灣內政部警政署刑事警察局 165 反詐騙專線網站、香港警務處 CyberDefender 網頁、新加坡警察部隊網站等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