負面新聞被轉載至其他平台(如PTT、Dcard)如何處理?

以下是針對「負面新聞被轉載至PTT、Dcard等平台」的專業處理方案,整合法律、技術與公關策略,分階段逐步執行:
一、緊急應對階段(24小時內)
1. 證據保全與法律評估
步驟:
公證存檔:使用Web Archive或PageVault保存完整網頁(含留言、按讚數)。
截圖+錄影:錄製螢幕操作過程,確保時間戳記(工具:OBS Studio、Loom)。
法律定性:
若內容涉誹謗(《刑法》第310條)或侮辱(第309條),立即諮詢律師。
若屬侵權內容(如盜用商標、個資),引用《著作權法》第87條。
2. 平台檢舉與下架請求
PTT處理流程:
檢舉管道:
向該看板版主寄站內信(附公證截圖與法律依據)。
若版主未回應,聯繫PTT站方(telnet://ptt.cc → [S]ervice → [M]ail)。
關鍵技巧:引用《板規》第X條「禁止未查證之不實訊息」,提高刪文機率。
Dcard處理流程:
透過官方檢舉表單,勾選「不實資訊」或「人身攻擊」類別。
同步私訊Dcard粉絲專頁,附上案件編號加速處理。
3. 防止二次擴散
技術封鎖:
輿情降溫:
避免在原文下方直接爭辯(易觸發「逆火效應」)。
若需回應,以官方帳號冷靜提供「事實澄清連結」(如新聞稿、第三方報告)。
二、法律行動階段(72小時內)
1. 強制下架法律手段
存證信函:
委託律師寄發存證信函至平台(地址:PTT站方為台大計中;Dcard為「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」)。
內容要點:
要求依《個資法》第11條刪除個資。
限時48小時未處理將提起刑事告訴。
聲請緊急處分:
向地方法院聲請「定暫時狀態處分」(《民事訴訟法》第538條),強制平台暫時遮蔽爭議內容。
2. 追查匿名發文者
IP調取:
向檢警單位提出告訴後,聲請「調取票」要求平台提供:
發文者登入IP、裝置MAC位址。
帳號註冊信箱或手機(需符合《通保法》第11條)。
數位鑑識:
委託鑑識公司分析發文時間、用語習慣,比對內部可疑人員行為紀錄(如公司VPN登入日誌)。
三、公關修復階段(1週~1個月)
1. SEO負面壓制
操作策略:
高權重平台:於痞客邦、Medium、風傳媒發布「事件澄清聲明+品牌關鍵字」。
維基百科:建立或補充品牌條目,強化正面敘述(需符合中立性規範)。
Google我的商家:更新商家資訊,鼓勵客戶留下正面評價。
工具支援:
使用Ahrefs監控關鍵字排名,調整內容策略。
2. 主動輿論引導
媒體操作:
發送「澄清新聞稿」至中央社、關鍵評論網等媒體。
邀請中立第三方(如消基會、產業協會)發表評論。
社群滲透:
與PTT/Dcard「口碑行銷團隊」合作,以「鄉民身份」理性推文導正討論。
製作懶人包圖文(Canva模板),於Line社群、Dcard閒聊版擴散。
3. 長期聲譽管理
制度建立:
部署Reputation.com等企業級輿情監控系統。
每季發布CSR報告(如公益合作、環保措施),累積品牌好感度。
KOL合作:
贊助YouTuber開箱「產品改良過程」,間接回應負面爭議。
與Dcard人氣創作者合作「業配經驗分享」,稀釋舊文搜尋關聯。
四、實務禁忌與替代方案
1. 絕對避免的行為
買帳號洗留言:違反《社會秩序維護法》第63條「散布謠言」,且易遭截圖反爆料。
威脅發文者:可能觸犯《刑法》第305條「恐嚇危害安全罪」。
偽造證據:若遭揭露將引發更嚴重公關災難。
2. 高風險情境應對
「爆掛文」持續發酵:
聯繫PTT「八卦板」板主申請[標題加註「部分內容不實」]。
於Dcard相同看板發布「集中討論串」,引導流量至可控頁面。
記者跟進報導:
主動提供「官方完整聲明」要求平衡報導。
釋出獨家後續進展(如內部懲處、制度改善),轉移媒體焦點。
五、跨平台處理效率比較表
平台 | 檢舉下架平均時間 | 法律施壓有效性 | 輿論擴散風險 |
---|---|---|---|
PTT | 24~72小時 | ★★★☆☆(需版主配合) | 高(易上熱門) |
Dcard | 12~48小時 | ★★★★☆(官方回應快) | 中(年輕族群) |
6~24小時 | ★★★★★(Meta法律團隊) | 極高(演算法推送) | |
LINE社群 | 難以刪除 | ★☆☆☆☆(群主自治) | 低(封閉傳播) |
總結
處理PTT、Dcard負面轉載需「快、準、柔」:
快:黃金24小時內完成證據保全與平台檢舉。
準:法律行動鎖定《個資法》《著作權法》提高刪文成功率。
柔:公關反制避免正面衝突,以「事實滲透」取代強硬對抗。
⚠️ 進階建議:
定期進行「壓力測試」:模擬負面新聞演練應變流程。
建立「媒體白名單」:與友好記者保持聯繫,危機時爭取平衡報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