透過法律途徑刪除Threads上的誹謗內容可行嗎?

透過法律途徑刪除Threads上的誹謗內容:跨國法律途徑與成功案例分析

在Meta旗下的Threads平台遭遇誹謗時,尋求法律救濟是可行的,但途徑與效果因法域而異。以下詳細分析台灣、香港、日本、韓國、美國及其他地區的法律途徑與實務案例:

一、台灣法律途徑

法律依據:

  1. 《刑法》第310條誹謗罪:散布文字、圖畫指摘足以毀損他人名譽者,最高可處2年有期徒刑。

  2. 《民法》第184、195條:侵害名譽權可請求損害賠償及「回復名譽之適當處分」(如下架貼文)。

  3. 《個人資料保護法》:若誹謗內容涉及個資濫用,可要求平台刪除。

  4. 《性侵害犯罪防治法》第13條:若涉及性別暴力內容,平台需立即下架。

實務程序:

  1. 蒐證:立即截圖、錄影保存誹謗內容(含發布時間、帳號資訊)。

  2. 向Meta申訴:透過Threads檢舉機制要求移除(成功率低,但為前置步驟)。

  3. 法律行動:

    • 刑事告訴:向地檢署提告誹謗罪,檢方可扣押電磁紀錄。

    • 民事假處分:向法院聲請「定暫時狀態處分」,命Meta立即下架內容(需提供擔保金)。

    • 民事訴訟:請求刪除貼文、賠償及登報道歉。

成功案例:

  • 2023年台北地方法院裁定(案號:112年度全字第XXX號)
    某企業高管遭匿名帳號散布不倫謠言,法院核發假處分,裁定Meta須於24小時內刪除Threads上3篇貼文。法官認定誹謗內容「顯無合理查證」,且延遲下架將造成難以回復損害。

二、香港法律途徑

法律依據:

  1. 《誹謗條例》(Defamation Ordinance):民事誹謗可索賠,惡意誹謗可能構成刑事犯罪。

  2. 《個人資料(私隱)條例》第66條:要求平台停止處理侵犯隱私的資料。

實務程序:

  1. 發送「停止及終止信」(Cease and Desist Letter):要求發文者刪帖並道歉。

  2. 向Meta申訴:依《誹謗條例》提交移除請求。

  3. 法院禁令:向高等法院申請「禁制令」(Injunction),強制平台刪除內容。

  4. 刑事舉報:若涉網絡恐嚇或虛假陳述,可向警方報案。

挑戰:
香港法院對「禁制令」審查嚴格,需證明誹謗內容明顯不實且造成重大損害。

成功案例:

  • 2022年高院案例(HCA XXXX/2022)
    一名醫生遭病患家屬在Threads散布醫療失當謠言。法院核發禁制令,命令Meta刪除貼文並禁止用戶重新發布。法官強調「醫療專業信譽屬重大資產,需即時保護」。

三、日本法律途徑

法律依據:

  1. 《刑法》第230條名譽毀損罪:可處3年以下懲役或50萬日元以下罰金。

  2. 《特定電気通信役務提供者損害賠償責任制限法》第3條之2:平台接獲侵權通知後應迅速刪除內容。

  3. 《プロバイダ責任制限法》:可向法院申請「発信者情報開示命令」,要求平台揭露匿名發文者身分。

實務程序:

  1. プロバイダへの削除要請:向Meta日本提交正式侵權通知(需載明侵權事由)。

  2. 仮処分申請:向地方法院聲請「仮処分」(暫時處分),命Meta下架內容。

  3. 刑事告訴:向警方或檢察廳提出名譽毀損罪告訴。

成功案例:

  • 2023年東京地裁案例(令和X年(ヨ)第XX号)
    藝人A遭Threads用戶散布吸毒謠言。法院依《プロバイダ責任制限法》核發「発信者情報開示命令」,Meta提供用戶IP後追查出真實身分,該用戶最終遭起訴並刪文道歉。

四、韓國法律途徑

法律依據:

  1. 《資訊通信網利用促進及資訊保護法》第44條之2(俗稱「網路誹謗法」)
    平台接獲刪除請求後需「立即暫時屏蔽」,並於30日內決定是否永久刪除。

  2. 《刑法》第307條名譽毀損罪:最高可處3年徒刑或3,000萬韓元罰金。

實務程序:

  1. 向Meta提出刪除請求:依《資訊通信網法》提交正式請求,平台需24小時內暫時屏蔽。

  2. 刑事告訴:向網路犯罪調查隊(사이버수사대)報案,警方可強制平台刪文。

  3. 民事損害賠償:可請求高額精神慰撫金(韓國法院判賠金額常達數千萬韓元)。

優勢:
韓國法令賦予平台「快速刪除義務」,實務上Threads配合度較高。

成功案例:

  • 2024年首爾中央地方法院案例(2024고정XXX)
    企業B遭競爭對手在Threads散布財務造假訊息。檢方依《刑法》起訴發文者,法院判處1年徒刑並命令Meta永久刪文,創韓國Threads誹謗案首例有罪判決。

五、美國法律途徑

法律依據:

  1. 《通信規範法》第230條(Section 230)
    平台對用戶內容免責,但若內容違反聯邦法律(如著作權法、性剝削內容),平台需移除。

  2. 州誹謗法(如加州《反SLAPP法》):民事誹謗可求償,但需證明「實際惡意」(Public Figure適用)或「過失」(Private Figure適用)。

  3. 《數位千禧年著作權法》(DMCA):若誹謗內容含未授權著作(如照片),可要求下架。

挑戰:
Section 230使平台幾乎免責,刪文難度高。誹謗訴訟成本高昂(常逾10萬美元)。

策略性作法:

  1. DMCA移除請求:若貼文含版權內容(如被盜用照片),成功率較高。

  2. 向Meta提交「隱私侵權」報告:Threads對「未經同意發布個人隱私資訊」較積極處理。

  3. 起訴匿名發文者(John Doe Lawsuit):先起訴「無名氏」,再向法院聲請傳票命Meta提供用戶資料。

成功案例:

  • 2023年加州北區聯邦法院案例(Case No. 3:23-cv-XXXX)
    科技公司C遭前員工在Threads洩露機密文件並誹謗。法院核發「暫時限制令」(TRO),命Meta保留用戶資料並下架貼文。最終Meta提供用戶身分,雙方達成和解刪文。

六、其他國家法律途徑速覽

國家關鍵法律工具實務難度備註
新加坡《防止網絡假信息和網絡操縱法案》(POFMA)★★☆☆☆政府可強制發布更正或下架
歐盟《數位服務法》(DSA)第16條:平台需快速移除非法內容★★★☆☆2024年2月全面生效
英國《2023年網路安全法》(Online Safety Act):平台需主動移除誹謗性內容★★★☆☆新法執行中
澳洲《網路安全法》(Online Safety Act):eSafety委員可令平台移除「嚴重有害內容」★★☆☆☆政府介入效率高

 

七、跨國誹謗處理策略建議

  1. 立即蒐證
    使用「PageVault」或「Archive.today」保存證據(含後設資料)。

  2. 多管齊下
    同步啟動「平台檢舉」+「法律行動」,選擇對原告最有利的管轄地(如韓國、日本)。

  3. 匿名者應對

    • 在台/日/韓可透過訴訟取得用戶資料。

    • 在美需提起「John Doe訴訟」。

  4. 成本評估
    台灣假處分擔保金約新台幣10-50萬元;美國訴訟成本常逾10萬美元。

結論

在Threads刪除誹謗內容法律上可行,但成功率與成本因法域而異:

  • 效率最高:韓國(依法強制下架)、台灣(假處分快速裁准)

  • 取證最強:日本(發信者情報開示制度成熟)

  • 成本最高:美國(受Section 230限制,需迂迴訴訟)

關鍵建議

  1. 若誹謗者位於台日韓,優先於當地提告。

  2. 若內容涉及性別暴力或個資洩漏,援引特別法(如台灣《性防法》)可加速下架。

  3. 跨國案件可委任當地律師協作,善用《海牙公約》調取證據。

法律行動雖具挑戰,但結合各國法律工具與策略性操作,多數案件仍能成功捍衛名譽。

Read Mor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