網路負面評價應對及各大平台檢舉/刪除方法

網路負面評價應對及各大平台檢舉/刪除方法 完整指南(含成功案例)
在資訊爆炸的時代,網路評價如同雙面刃,能快速建立聲譽,也能瞬間摧毀信任。面對負評,與其驚慌失措,不如掌握系統化策略,主動出擊!本指南結合實戰經驗與平台規則,助您有效應對危機,守護品牌形象。
第一部分:冷靜評估,精準分類 — 您的第一步行動
-
深呼吸,勿衝動回應:
負評出現時,情緒易受影響。請先冷靜,避免在情緒下發表可能惡化局勢的回應。 -
判斷評價性質與真偽:
-
合理批評: 顧客真實遭遇問題(如:送貨延遲、商品瑕疵、服務疏失)。這反而是改進的寶貴機會。
-
誤解或溝通不良: 資訊不完整或雙方認知差異導致。
-
惡意攻擊/不實指控: 競爭對手抹黑、離職員工報復、純粹發洩情緒的謾罵、明顯與事實不符的捏造內容。
-
垃圾廣告/詐騙留言: 與品牌無關的推銷或詐騙連結。
-
-
評估影響範圍:
該評價出現在哪裡?Google商家檔案、Facebook粉絲專頁、論壇(如PTT、Dcard)、新聞留言區、電商平台(蝦皮、PChome)?有多少人看到?是否被大量分享?
第二部分:策略性回應 — 化危機為轉機
核心原則:真誠、專業、迅速。
-
針對「合理批評」與「誤解」:
-
即時公開回應: 在原始評價下方留言,展現重視。
-
誠懇道歉: 為顧客的不佳體驗致歉(即使非全錯,也為其感受道歉)。
-
說明事實(簡潔清晰): 避免長篇大論或爭辯。說明公司立場或已採取的補救措施。
-
提出解決方案: 具體說明如何補償或改善(如:退款、換貨、贈送折價券、內部檢討流程)。
-
邀請離線溝通: 提供客服信箱、電話或私訊管道,展現解決問題的誠意。
-
成功案例: 某知名連鎖餐廳遭客訴「餐點有異物」,迅速公開道歉、提供全額退款並贈送雙人餐券,同時私訊關心顧客健康狀況。顧客感受到誠意,不僅修改負評,更在社群分享品牌負責任的態度,反獲好評。
-
-
針對「惡意攻擊/不實指控」:
-
冷靜澄清事實: 一次性地、基於證據進行簡短澄清,避免陷入筆戰。
-
表明立場: 說明公司重視商譽,對不實言論保留法律追訴權。
-
重點: 此類評價主要目標是激怒您或損害聲譽。公開回應目的在於讓其他觀望的消費者看到您的理性與事實,而非說服攻擊者。回應後,應立即進行「檢舉」動作。
-
-
針對「垃圾廣告/詐騙留言」:
無需回應,直接進行檢舉刪除。
第三部分:實戰教學 — 各大平台檢舉/刪除負面內容流程
重要前提: 平台通常只刪除「違反社群規範」的內容(如:仇恨言論、騷擾霸凌、垃圾訊息、裸露暴力、不實資訊等)。單純的負面感受或批評,即使尖銳,只要不違規,通常無法刪除。故「惡意不實指控」是檢舉的重點。
-
1. Google 商家評價 (Google My Business – GMB)
-
檢舉步驟:
-
登入您的 Google 商家帳戶。
-
找到該則評價。
-
點擊評價右上角的「⋮」圖示。
-
選擇「檢舉評價」。
-
選擇檢舉原因(如:「不實陳述」、「垃圾內容或詐騙」、「仇恨或暴力言論」、「衝突的個人資訊」)。
-
詳細說明檢舉理由(關鍵! 清楚指出為何該評價違反政策,例如:「此評價描述的事件從未發生」、「該用戶非實際顧客」、「內容包含人身攻擊謾罵」)。
-
提交檢舉。
-
-
處理時間: 通常需數天,Google 會審查並以郵件通知結果。
-
成功關鍵: 提供具體、客觀的違規事證,說明越詳細成功率越高。若涉及誹謗,可考慮提供法律文件佐證。
-
替代方案: 積極回應其他正面評價,提升整體星等與好感度,降低單一負評影響力。
-
-
2. Facebook / Instagram (Meta 平台)
-
檢舉步驟:
-
貼文/留言: 點擊該貼文/留言右上角的「⋯」> 選擇「檢舉貼文」或「檢舉留言」> 選擇檢舉原因(如:「霸凌或騷擾」、「仇恨言論」、「不實資訊」、「垃圾訊息」)> 根據指引完成。
-
粉絲專頁評價: 找到該評價 > 點擊右側的「⋮」> 選擇「檢舉評價」> 選擇原因並提交。
-
個人檔案: 可檢舉整個檔案(若持續騷擾)。
-
-
處理時間: 依檢舉量而定,可能數小時至數天。
-
成功案例: 某電商品牌遭競業以假帳號在粉絲專頁洗版不實負評(如:指控賣假貨、詐騙)。品牌迅速蒐證(截圖假帳號資料、比對不實內容),向FB檢舉「垃圾訊息」與「不實資訊」,並提供佐證。數日內,大量惡意評價被系統下架。
-
注意: 檢舉專頁上的「評論」較困難,除非明顯違規。積極公開回應仍是首要。
-
-
3. LINE 官方帳號/社群
-
官方帳號:
-
用戶在聊天室的不當言論:可封鎖用戶。
-
用戶在「服務條款與隱私權政策」頁面的公開留言:點擊留言旁的「⋯」>「檢舉」,選擇原因(如:垃圾訊息、騷擾、不當內容)。
-
-
LINE社群:
-
社群內不當貼文/留言:社群管理員可直接刪除或禁言成員。
-
非管理員:點擊「⋯」>「檢舉」,選擇原因。
-
-
處理: 由LINE團隊審核,違規者可能被停權。
-
-
4. 台灣論壇 (PTT, Dcard, Mobile01 等)
-
PTT:
-
向該看板板主申訴(使用站內信或依看板規定)。
-
若涉及嚴重誹謗或個資外洩,可向帳號部(accounting@ptt.cc)或法律顧問信箱(law@ptt.cc)檢舉。
-
重要: 板主權力很大,依板規處理。
-
-
Dcard:
-
文章/留言右下角點擊「⋯」>「檢舉」,選擇原因(如:人身攻擊、散佈不實訊息、侵犯隱私)。
-
可填寫詳細檢舉表單。
-
-
Mobile01:
-
文章下方有「檢舉」按鈕,選擇原因。
-
或私訊該版編輯。
-
-
論壇成功關鍵: 迅速反應,明確指出違反哪條版規或站規,並提供證據。論壇風氣重視言論自由,刪文標準較嚴,除非明顯違規或經法律程序(如已報案取得報案三聯單),否則不易刪文。
-
-
5. 新聞網站/入口網站留言區 (Yahoo, ETtoday, etc.)
-
通常每則留言旁有「檢舉」按鈕或圖示(如:三角形驚嘆號)。
-
點擊後選擇檢舉原因(謾罵、歧視、不實訊息等)。
-
由該網站編輯或系統審核後決定是否刪除。
-
-
6. 電商平台 (蝦皮購物, PChome, momo 等)
-
平台上的商品評價:
-
登入賣家後台。
-
找到該評價,通常有「申訴」或「檢舉評價」的按鈕。
-
選擇申訴原因(如:與交易無關、涉及人身攻擊、洩露個資、不實評價、利用評價要求額外好處)。
-
必須提供證據: 對話截圖(證明買家威脅或要求不當利益)、物流證明(證明已送達)、商品實際照片(反駁不實指控)等。
-
-
成功案例: 蝦皮賣家遭買家留一星負評「沒收到貨」,賣家立即檢舉並附上「已簽收」的物流狀態截圖與簽收單影本。平台審核後認定買家未查證,判定刪除該評價。
-
第四部分:法律途徑 — 捍衛名譽的最終手段
當惡意不實言論嚴重損害商譽,且平台檢舉未果時,可考慮法律行動:
-
蒐證: 是關鍵!完整截圖或錄影存證(包含發文者ID、時間、內容、按讚數、留言、分享數)。使用「存證雲」等工具確保證據效力。
-
妨害名譽告訴:
-
刑法第309條(公然侮辱): 用粗鄙言語謾罵,貶低人格。
-
刑法第310條(誹謗罪): 散佈足以毀損他人名譽的「具體不實事實」。
-
告訴乃論: 需在知悉犯人時起6個月內提出告訴。
-
-
流程:
-
備齊證據 → 向「犯罪發生地」或「行為人住所地」的警察機關報案 → 製作筆錄 → 檢察官偵查 → 起訴(或不起訴) → 法院審理。
-
-
《個人資料保護法》:若對方惡意公開您的姓名、電話、地址等個資,可能觸法。
-
民事求償: 可依民法第184條(侵權行為)、第195條(侵害名譽)請求損害賠償(財產上及非財產上/精神慰撫金)及「回復名譽之適當處分」(如:在平台刊登道歉啟事)。
-
律師諮詢: 尋求專業律師評估案情、撰寫存證信函、代理訴訟,保障權益。
第五部分:修復與預防 — 打造抗負評體質
-
持續監測聲譽: 使用Google Alerts、社群監測工具或委外服務,即時掌握品牌相關討論。
-
鼓勵正面評價: 提供優質服務後,適度引導滿意顧客留下評價(如:email感謝信附連結、店內溫馨提示)。
-
建立品牌擁護者: 培養忠實顧客,在危機時他們可能主動為您發聲。
-
內部檢討與改進: 將合理負評視為改善服務/產品的動力,避免相同問題再發生。
-
制定危機應變SOP: 預先規劃負評出現時的處理流程、授權與回應模板。
-
展現品牌價值與真誠: 長期經營品牌故事、社會責任,累積品牌資產與公眾信任。
結語:負評是網路時代的考驗,也是品牌升級的契機。
掌握「冷靜評估、策略回應、善用檢舉、法律後盾、積極修復」五步驟,您將能有效管理網路聲譽,將危機轉化為展現品牌韌性與價值的舞台。記住,真誠與專業是永遠的最佳防禦!
免責聲明:本指南提供一般性策略,平台政策與法律條文可能變動。具體個案請依實際情況判斷,並建議諮詢專業法律或行銷顧問意見。